用友软件首页

请教老师们-请问在做年度结转后,在什么情况下会找不到单据了--1,采购订单,2015全部做采购入库了,在2016里能否找得到该采购订单--2,采购入库单,2015全部已开票,在2016里能否找得到该采购入库单--3,采购发票,2015全部已付款,在2016里能否找得到该采购发票-

2017-5-23 0:0:0 wondial

请教老师们-请问在做年度结转后,在什么情况下会找不到单据了--1,采购订单,2015全部做采购入库了,在2016里能否找得到该采购订单--2,采购入库单,2015全部已开票,在2016里能否找得到该采购入库单--3,采购发票,2015全部已付款,在2016里能否找得到该采购发票-

请教老师们:请问在做年度结转后,在什么情况下会找不到单据了:1,采购订单,2015全部做采购入库了,在2016里能否找得到该采购订单?2,采购入库单,2015全部已开票,在2016里能否找得到该采购入库单?3,采购发票,2015全部已付款,在2016里能否找得到该采购发票?[]

采购订单未关闭都会结转到下一年;采购入库单和发票全部结算,不会流转到下一年;采购发票全部付款核销、现结、并账、转账并且已结算,不会流转下一年度;
--再请指一个操作的问题:2015年度入库的,并已做结算,现2016年度要退货,做退货单的时候已经找不到该采购入库单了,请问应该如何操作呢?
@东莞用友_叶工:都已经结算了,如果发票不退,就直接做其他出库单减少数量即可,如果发票也要退,就做红字退货单生成红字发票进行结算;
--做红字退货单的时候还需要再找到对应的采购入库单吗??
@东莞用友_叶工:不需要,没发找对应的
--谢谢哈,被客户问得怕了,生怕一不小心回答错了
@东莞用友_叶工:[/微笑]不客气,祝您新年快乐

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到 T+搜索>>上找一下答案

分享到:

微博关注

用友云基地

最新信息

请问这个情况该怎么办,(ˇ?ˇ) 想~删除原材料明细科目。已经确认明细科目无余额,但是这个是2015年的账,已经做过年度结转(2016年的原材料科目也没有余额)。会不会跟这个年度结转有关,才无法删除明细科目。知道的各位前辈求指教!

请问这个情况该怎么办,(ˇ?ˇ) 想~删除原材料明细科目。已经确认明细科目无余额,但是这个是2015年的账,已经做过年度结转(2016年的原材料科目也没有余额)。会不会跟这个年度结转有关,才无法删除明细科目。知道的各位前辈求指教! 请问这个情况该怎么办,(ˇ?ˇ) 想~删除原材料明细科目。已经确认明细科目无余额,但是这个是2015年的账,已经做过年度结转(2016年的原材料科目也没有余额)。会不会跟这个年度结转有关,才无法删除明细科目。知道的各位前辈求指教!

要保证期初没数据,总账的后台数据表中也不能有包含这个科目的数据。
具体该怎么操作,能否再说细一点。后台数据库我找得到,进去后就不敢动里面的数据了。
@黄永伟:建议联系服务商处理吧,数据库修改要找专业人士的

把握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探索新时期审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把握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探索新时期审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把握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探索新时期审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几年来,经过广大理论工作者孜孜不倦地努力,对审计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有人给审计文化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审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个定义借鉴了文化的定义,《辞海》为文化下的定义是:“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也有一些观点,把审计文化定义为“审计活动中培育形成的,被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一般来说,广义的审计文化包含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也有把审计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的内容,而狭义的审计文化仅指审计精神文化。所以,对审计文化下的两个定义,前者偏重广义的审计文化,后者侧重于狭义的审计文化(审计精神文化层面的审计文化)。但这也说明了审计文化是以精神文化为主的一种管理类文化。笔者更倾向于广义的审计文化概念。   审计文化作为推动审计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塑造和辐射的功能,在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时代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有人说过,“审计文化的培育是变革时代中国审计发展的基点,中国审计职能的确定及实现均依赖审计文化的选择和定位。”本文就以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中国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基本要素及内涵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在新的历史变革时期建设好审计文化,从而推进审计事业发展,提出更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一、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   审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具有文化的一切特征。但审计文化渗透于审计的各项活动之中,影响和决定着审计人员的行为,从而使审计文化具有一系列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可以说审计文化属于管理类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制度文化。这是审计的行业特点决定的,因为审计是一种管理控制活动,是一种监督和证明性质的管理控制活动。同时,也因为审计是一种管理类文化,所以审计文化的专属物质元素非常少,审计文化的结构以精神元素为主。这些都是审计文化的特征,综合来讲,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如下:   1.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审计文化是由审计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包括审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在内的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不同层次、不同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的文化体系整体。在这个体系中,由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因此,营造审计文化,不仅要注重制度、信息及技术等有形因素,更要重视信念、价值观、道德评价等无形因素,全方位建设,多层次着眼,各部分相辅相成,力求整体推进。   2.时代性。   时代性是审计文化注重发展的表象,也是理论创新的客观标志。时代性同时也体现了审计文化的发展性和创新性。审计文化只有与时代同进步,准确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坚持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成为推动审计事业发展与进步的原动力。因此,建设审计文化,要紧跟时代步伐,有所继承,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摒弃墨守成规,深刻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注重思维革新,开创全新的审计文化境界。   3.开放性。   任何有机系统都是耗散结构系统,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生命。审计文化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不能也无法闭门造车,理论研究也好,建设发展也好,都离不开交流、吸收、融会贯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放宽视野,把多学科、多领域、多层面、多地区的先进成果为我所用,借鉴、吸收,从而达到发展、壮大。所以我们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广泛吸收一切有益于审计事业发展的文化成果。   4.专业性。   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专业性的职业造就了一批专业性的审计人,而专业性的审计人也充分展现了专业性的文化特征。从而决定了有别于其他文化的体现于审计文化各个要素的注重真实、体现公正和寻求证明等专业性文化特征。建设审计文化,也要注意这个基本特征,围绕专业性,体现专业性,发展专业性,使审计文化建设从普遍性中突出本质的特殊性。   5.广泛性。   审计文化是全体审计人员共同的文化,甚至对非审计人员也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广泛性还表现在审计文化渗透于表现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及各个方面层次。审计文化建设需要所有审计人的参与,不仅作为审计工作的主体,还是审计工作的客体,只有包括审计人在内的所有关心审计、支持审计的群众的广泛参与,审计文化体系才能得以真正的发展和完善。   二、审计文化的基本要素构成及精神内涵   (一)审计文化的基本要素构成   根据文化研究的理论,文化要素即文化所包含的各种基本成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技能、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模式、语言符号、人造物品、物品的式样等都是文化的要素,举不胜举。为了便于理解和把握,社会学家把文化要素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要素,即文化的物质部分,包括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其中尤以生产工具最为重要。   (2)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包括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3)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人的交往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进行,一切知识的继承和传递也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实现;(4)规范体系,规范是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所以了解一个群体和社会的文化,首先是从认识规范开始,进而才能达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借鉴文化理念研究成果,我们也可以对审计文化的基本要素进行归纳。审计文化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审计文化的主体、客体和载体。   审计文化的主体,即审计人,这是审计文化的根本。没有人,那么这个文化就只能是凝固的历史,只能是死的文化,而不是活的文化、发展的文化、现实的文化。一切文化现象都是以人,并且是社会人为根本,源于人的头脑、人的思想,并通过人的活动生成和发展的。同时,审计人,首先是社会人,是大社会中的一个特定小群体,一个在社会人背景下的具有特定职业、特定文化精神的小群体,这是审计文化建设时,必须注意的重要一点。有审计人才有审计文化,离开审计人谈审计文化,有空谈之嫌。这就是审计文化中根本要素――人的要素。   审计文化的客体,即审计精神文化,这是审计文化的主要内容。审计文化的所有外在表现,都是以审计精神文化为根源。人们改造自然与社会,创造和享受文化的活动无不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所以观念形态的文化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尤其是价值观念更是文化的精髓或灵魂,是核心要素。审计核心价值观是审计工作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审计事业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是审计文化、乃至审计精神文化的核心。因此,研究审计文化,审计核心价值观是研究重点。这就是审计文化中核心要素――精神要素。   审计文化的载体,即包括审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在内的审计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现实状态。这些主要表现为审计设施、审计工作用品,审计、审计形象等,是审计精神的感性显现形式。制度文化也好,行为文化也好,都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浅层文化。而审计物质文化应属表层文化,是审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对审计制度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又起着制约作用。审计精神文化则依托于审计物质文化而存在,并随着审计物质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从要素上讲,这包括审计文化中的外在要素――物质要素、语言及象征符号要素、规范体系。   正确理解审计文化的要素构成,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创建和发展更为先进的审计文化。依托外在要素,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树立审计文化外在形象;围绕核心要素,以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发扬优秀审计精神,深入强化内在文化灵魂;抓住根本要素,坚定依靠审计人,全面发展审计人,最终是为了审计人,注重以人为本,开创全体审计人的先进审计文化。   (二)审计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审计文化的各种要素中,精神要素是核心要素。“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在审计文化的精神要素中,核心价值观最为重要。研究审计文化的精神内涵,就要研究审计核心价值观。   我们知道,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或群体组织中的人们所共有的区分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符合或违背人的愿望、可行与不可行的观念尺度,是一个文化系统构成的基因。而审计核心价值观是在长期审计工作实践过程中,审计人逐步积淀和固化下来,并被广泛认可和遵行的对事物基本的判断尺度和衡量标准。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审计的精神内涵,并构成了鲜明的审计精神或者审计理念。这种审计精神,一方面确定了审计存在的合理性,保证着审计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使审计与纪检、监察、工商、、、统计等不同文化系统明确区分开来。有着特定内涵的审计精神,来源于审计工作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其形成过程中,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审计文化中的精华,又借鉴了外国审计文化中有价值的成分,因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经过研究,审计核心价值观可以确定为独立、真实、服务、公正与公开。   独立是审计的根本,是审计核心价值中最重要、最能反映审计本质特征的精神元素。审计首先必须独立于经济责任受托人,否则就无法站在公正的立场,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的评价,这也是审计行为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同时,审计不仅要在形式上保持独立,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保持独立,或者,保持独立的精神状态,是审计人员的最高精神境界。   真实是审计的本质要求。审计的客观动因是受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直接目标或者说根本职责就是确定这种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确定经济责任受托人为说明自己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而向委托人或授权人提交的财务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因此,真实是审计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职业操守。   服务是审计的根本宗旨。审计工作理应树立服务理念,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同时,也要服务于被审计单位。审计活动首先是服务于委托人或授权人的,那么这个委托人或授权人是谁?国家和人民!国家制定法律,授予审计机关法定职权,开展审计监督。而开展审计监督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所以说服务是审计的根本宗旨。   公正与公开是审计的基本准则。审计必须客观公正,这是毋庸置疑的。审计的公正性,是审计存在、发展的最基本的准则,是审计工作的灵魂,没有公正性审计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客观公正也是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同时,审计要做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审计工作理应公开透明,工作过程公开透明,工作结果公开透明。   在审计实践发展中,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审计文化凝练出其区别于其它管理文化、行政文化、执法文化的精神内涵:确定责任和真实,恪守独立和谨慎,追求能力和修养,崇尚理性和证据,主张证明和公开,服务权力和公众。   深刻理解审计文化的精神内涵,才能打造出审计人良好的精神风貌,从而树立好审计机关审计人的外在形象,营造出先进的审计文化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审计事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审计文化建设是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新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大背景下,在审计工作转型的前提下,审计机关要实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必须建设先进审计文化,促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必将对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也对审计事业的发展和审计工作的创新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为先进审计文化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刘家义审计长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发展是审计工作的动力;通过审计使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保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审计工作的方向;“国家审计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审计主体行为要把握时代脉搏与国家审计的长期存在和发展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审计与国家发展的和谐”。审计监督是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才是最终目的。审计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为建设社会义和谐社会作出审计应有的贡献。构建先进审计文化同样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更加有力的推动审计事业的全面进步。   (二)塑造现代审计人   前面说过,审计文化的主体是审计人,人是最根本的因素,无论是审计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理念、审计工作作风、审计职业操守等,都是由审计人来创造、承载和发展的,所以塑造现代审计人是建设先进审计文化的治本之法。在当代审计工作转型期间,从传统审计人走向现代审计人,对于先进审计文化的建设,对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塑造现代审计人,必须明确的是,审计人首先是社会人,然后才是审计人。塑造现代审计人,就要对社会人进行研究。我国数千年以来,传统社会的结构特征、传统文化系统的文化模式和价值取向,以及它对理想人格的设计蓝图,对于当代中国人的心理气质的影响、品格和性格的锻造、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塑造都是不容忽视的。国人的这些内在的、传统的民族思想特征,对于一个具有特定职业的社会人群体――审计人来说是不利的。这些特征主要有迷信权威,缺乏批判精神;因循守旧,拒绝主动创新;崇尚中庸,避免矛盾冲突;直觉思维,不善精确推理等。因此,我们必须直面这些先天的“不利条件”,并着力克服。同时,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随着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的解体和传统文化的衰落,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也日渐式微,濒临解构。当代国人正处在伦理精神蜕变的过程中,一些非道德主义日渐蔓延和流传。主要是,一些领域中道德准则松驰失效;社会正义感和羞耻感淡化;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淡化;社会道德控制机制迟滞低效,道德教育萎缩和扭曲等。因此,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塑造秉承先进审计文化,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审计人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塑造现代审计人,首先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广大审计干部职工,即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次,在此基础上,加强审计职业精神文化建设,以科学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大力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恪守精神独立、诚实守信、严谨细致、敢说实话、敢于碰硬、坚持原则、清正廉洁等审计职业品格,树立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塑造具有先进文化精神的现代审计人形象。第三,要加强审计人职业能力建设,加强培训和交流,培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政策掌握水平、法律法规熟悉程度;在强化审计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熟悉学习计算机网络、金融、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诸如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风险评估、内控测评和审计抽样等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人专业技术水平。   (三)促进审计工作开展   审计文化源于审计工作实践,反过来又对审计工作实践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审计实践活动是先进审计文化建设的活水源头,审计文化建设如果离开了审计工作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建设审计文化,必须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用先进的审计文化推动和促进审计工作的更好开展,用出色的审计工作实践彰显先进的审计文化。   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把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作为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途径。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坚持以“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方针为指导,认识和摆正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突出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作大局出发,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抓住工作重点,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财政审计和各类专项资金、事关群众利益资金、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要扎实开展审计工作,发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切实落实“六号令”,严格规范操作,全面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审计项目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合法,体现审计权威。同时,充分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审计技术方法,并以开拓的精神,以创新的思维,从个案到全局,从微观到宏观,注重归纳总结分析,把握规律,提炼升华,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建设文化外在要素   要注重审计物质文化建设,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建设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必备的办公场所、交通工具,一定的文体娱乐活动设施,相对充裕的业务经费,适当的福利待遇,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等,为其他审计文化实践活动、为优质、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保证。充裕的经费和较好的办公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切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一切经济联系,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建立健全审计制度体系建设,同时也要注重制度的落实。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分步推进,讲求实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情况,适时出台新的制度规定,定期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修订,以保证制度的先进性。同时,在制度体系建设中,既要注重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还要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制度建设重在落实,不要认为制度制定出来了就万事大吉了,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不落实,那也是纸上谈兵,于事无补。要强化制度执行的保证措施,加强督查,落实奖惩,注重总结。   (五)加强审计文化事业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先进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改变那种“重业务、轻思想”、“重硬件、轻软件”的错误认识,强化审计文化事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寓先进精神文化于其中,使广大审计干部职工陶冶情操,创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不断丰富机关业余文化生活,增强机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要不断满足审计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拓展新内容。同时还要开展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文化标志、审计文化现象方面的探索研究工作,着力打造丰富完美的审计文化形象。   (六)深入文化理论研究   深化审计文化理论的研究,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要创新思考方式,用发展的观点,探索审计文化序时性研究,善于从多纬度、多层面探索分析。注重创新方式,从新的视角,不同方位审视,不断丰富审计文化理念体系,以期形成新突破。二要服务审计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脱离实践空谈理论,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分析,提炼升华。同时,充分发挥审计文化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用,用先进的审计文化促进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审计事业发展。三要坚持开放,注重交流和吸收借鉴。做到理论体系的封闭性和开放性的统一,积极合理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审计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审计文化理论。  

会计从业资格证

  • 从扁鹊名气看中国管理会计实践(上)

    从扁鹊名气看中国管理会计实践(上)

    从扁鹊名气看中国管理会计实践(上)从扁鹊名气看中国管理会计实践(上)

      从应用现状看,管理会计的探索和尝试,大致可分为三个维度:
      一是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局部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其中利润成本预测与固定资产投资预测被运用得最多,但涉及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管理、财务精益化等方面则鲜有尝试。中小企业受到业务规模、人员知识结构和管理层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对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内容与范围十分有限。
      二是我国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先行先试管理会计工具。中国南方工业集团,根据自身特点构建了独特的集团化管控模式,这一模式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Strategy)为牵引,以优化配置资源(Re?鄄source)为核心,以有效管理风险(Risks)为重点,以持续创造企业价值(Value)为目标,串联起一条贯穿“战略规划———全面预算———运营监控———业绩评价”的管控链条,帮助企业管理风险并创造价值。国有企业虽然在管理会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管理会计岗位设置和界面划分交叉重叠,管理会计职能的联动性较差,执行人员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片面等问题。
      三是我国少数大型民营企业,主动投身管理会计变革。联想集团,依托SAP  R/3技术(功能涵盖企业的财务、人力资源、后勤等方面的ERP系统)实现了企业“价值链”的梳理与重整,并在每个价值活动环节设置了管理会计模块,为企业未来进行“价值链”优化提供了广阔空间。联想在集团层面,依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SAP信息平台,建立起以战略预算为龙头、经营预算为支撑、财务预算为保障的综合性全面预算体系,将管理会计工作落实到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华为公司则在“集权”与“分权”中寻求平衡,建立起“预算管理委员会———业务线预算管理部———销售区预算分会”三级预算体系,企业总部根据年度收入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等因素倒挤出管理费用,然后经过若干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沟通,敲定最终的预算编制原则。为保障预算执行的效果,华为还建立了专门的考核机制———KPI关键指标考核体系(平衡计分卡工具)。在这套体系下,华为每年都会对内部责任中心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管理、业务发展、KPI结合程度与效果进行考评。以联想和华为为代表的这部分民营企业主动拥抱变革,走在了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前沿,作了很多探索实践。但目前他们也只是运用了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离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应该看到,尽管我国管理会计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但在企业的经营效益分析、全面预算编制、绩效评价、财务管理精益化等方面,仍有很远的路要走。当信息时代翩然而来的时候,“指尖上管理会计”,不是旨在扩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视野,也不是区分两者谁发现价值、谁创造价值,而是以治理的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进而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支撑———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仅是控制,还包括协调;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 从现金流量表诊断企业健康状况(一)

    从现金流量表诊断企业健康状况(一)

    从现金流量表诊断企业健康状况(一)从现金流量表诊断企业健康状况(一)

      与净利润相比,现金流量能更确切地反映企业健康状况。如年终为超额完成利润,可将大批产品赊销出去,这样一来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了,利润也增加了。但由于是赊销,未能取得现金,发生的销售活动还要支付税费及其他费用,使经营活动现金不但未增加流入反而增加了流出。
      从现金流量表诊断企业健康状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从现金流量表总体状况诊断分析企业健康状况
      现金流量表由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所组成。
      (一) 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诊断企业健康状况
      一般来说,健康正常运营的企业,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应是正数。现金流入净额越多,资金就越充足,企业就有更多的资金购买材料、扩大经营规模或偿还债务。因此,充足稳定的经营现金流量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长期出现负数,就必然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不可能持续经营下去。诊断分析时,可以将经营现金流量分成两部分,首先研究企业在营运资本支出前的现金流量(如果这部分现金流量是正数),然后研究营运资本项目(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企业在营运资本中投入的现金与企业的有关政策和经营状况有关,例如赊销政策决定应收账款水平,支付政策决定应付账款水平,销售政策决定存货水平。分析时应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特点、自身发展战略等来评价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状况及其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二)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诊断分析企业健康状况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资本性支出中的现金流量,分析的重点是购置或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数额。根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性质,可以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和获利潜力,揭示企业未来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的发展变化。同时还应分析投资方向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一致,了解所投资金是来自内部积累还是外部融资。如果处置固定资产的收入大于购置固定资产产生的支出,则表明企业可能正在缩小生产经营规模,或正在退出该行业,应进一步分析是由于企业自身的原因,如某系列产品萎缩,还是行业的原因如该行业出现衰落趋势,以便对企业的未来进行预测,分析判断企业健康状况。
      (三)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诊断企业健康状况
      根据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可以了解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政策,分析融资组合和融资方式是否合理。融资方式和融资组合直接关系到资金成本的高低和风险大小。例如,在通货膨胀时,企业以贬值的货币偿还融资债务会使企业获得额外利益,但债务融资的风险较大,在经济衰退期尤其如此。如果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不稳定或正在下降,问题就更严重。此外,将现金股利与企业的净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相比较,可以了解企业的股利政策。支付股利不仅需要有利润,还要有现金,选择将现金留在企业还是分给股东,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有关。通常,处于快递成长期的企业不愿意支付现金股利,而更愿意把现金留在企业内部,用于扩大再生产,加速企业的发展。
      (四)从自由现金流量诊断企业健康状况
      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经营现金流量满足了内部需要后的剩余金额,是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量,自由现金流量有三种计算方法:(1)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购置固定资产支出;(2)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购置固定资产支出+现金股利;(3)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购置固定资产支出+现金股利+利息支出)。
      企业价值与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正相关,也就是说,同等条件下,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越大,它的价值也就越大。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可以自由支付的现金越多,企业越健康。


初级会计师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获奖记录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用友产品中心 | 用友云基地
Copyright ©  www.kuaiji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天龙瑞德
京ICP备11046295号-1 技术支持 北京天龙瑞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海淀上地十街辉煌国际大厦3号楼6层 总机:010-59798025   售后:4009908488
北京天龙瑞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