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软件首页

部分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参数

2019-3-12 3:20:0 用友T1小编

部分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参数

部分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参数

部分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参数

卷烟行业 

一、行业征管难点
(一)集团公司统一在总部核算地申报缴纳增值税,下属卷烟生产企业和卷烟经销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无法掌握充分的资料,难以有效开展增值税纳税评估,而集团公司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则缺乏实物监控的手段。
(二)卷烟生产企业联合重组后,受财政体制制约,存在增值税核算与申报缴纳相分离的实际情况,增大了增值税纳税评估的难度。
(三)主管税务机关对跨省、市重组的卷烟工业企业总厂、分厂之间原辅材料与卷烟的内部调拨价格难以控管。
逃避国家专卖管理、非法生产经营或者隐瞒销售、人为调控关联交易价格等是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评估指标参数
 
(一)滤嘴棒标准消耗量的参考指标
 

消耗定额种类参考标准参考浮动比例
滤嘴棒以重量为单位定额7公斤/万支±5%~6%
滤嘴棒以支数为单位定额1650支/万支±5%~3%

(二)主要原料标准消耗量的参考指标

评估指标标准消耗(参数)浮动区间
烟叶8kg/万支±5%~6%
卷烟纸750米/万支自定
盒皮520张/万支自定

 
(三)增值税弹性

增值税弹性参考数最低值参考数最高值
0.8490.998

 
(四)本行业平均增值税税负率
2006年:10.54%
2007年1月至11月:11.51%
三、评估方法
根据卷烟行业生产经营和增值税管理的特点,以按照规定独立核算并缴纳增值税的集团性公司或企业作为评估单位,采用以下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分析。
(一)投入产出法
1.滤嘴棒购进数据比对
全国滤嘴棒(滤棒醋纤丝束或烟用丙纤)生产企业包括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昆明醋酸纤维有限公司和西安惠安化工厂等4家,卷烟生产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可通过上述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采集本地卷烟生产企业购进滤嘴棒的数量、金额,进行购进对比以及产量测算。
2.产量测算
评估期产品产量(分产品类型)=评估期原料及辅料的总投入量(分产品类型)/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
评估期原料及辅料的总投入量(分产品类型)=原料及辅料期初库存数量+本期入库数量-期末库存数量
3.销售收入测算
评估期应税销售收入(分产品类型)=评估期产品销量×单箱平均售价
销售收入差异额=评估期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同期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用购入烟叶、卷烟纸及盒皮等来印证和修正测算的销售收入。具体方法与上述一致,原材料的购入数可以直接要求企业填报,并与国家计划数印证。
(二)计划分析法
按照现行体制,卷烟生产企业隶属于各级烟草公司,年度卷烟总产量计划由国务院计划部门下达,卷烟的销售价格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核定,各卷烟生产企业只能以国家烟草专卖局核定的价格与各卷烟商业公司在卷烟销售交易网上进行网上交易。对生产企业可采用本办法评估。
评估期应税销售收入(分产品类型)=评估期计划产品销量×单箱平均计划售价
销售收入差异额=评估期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同期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
(三)弹性分析法
增值税弹性是增值税进销项增长速度的比值,反映进销项变动的同步性和相关性,样本量越大,精度越高。
企业销项税额增长速度=(当年一定时期销项税额-上年同期销项税额)/上年同期销项税额
企业进项税额增长速度=(当年一定时期进项税额-上年同期进项税额)/上年同期进项税额
增值税弹性=企业销项税额增长速度/企业进项税额增长速度
增值税弹性接近1,说明企业产销正常。当弹性小于最低值时,需要评估存货期末余额增量,如果增量小于等于0,则可能存在偷税问题。
存货期末余额增量=存货评估期期末余额-存货评估期期初余额
(四)相关性分析法
利用增值税与企业增值率相关性进行分析。
增值税相关率=(评估期增值税/评估期销售收入)/(评估期增加值/评估期销售收入)×100%
评估期增加值=利润总额+累计折旧贷方余额+利息支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烟叶采购季节性比较强,在采用购进扣税法情况下,该办法适于对企业按年评估,企业增值率越高,税收产出率也应该越高。
汽车行业
 
一、行业征管难点
从管理情况看,大型的汽车生产企业由于财务会计制度健全,核算正规,涉税违规问题相对较少;小型的汽车改装企业和经销企业经营灵活,情况复杂,税收管理的难度较大。行业征管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与企业之间差别大。在汽车生产行业中,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品种,生产工艺等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规模、不同的产品,其工艺流程与原材料耗用等相差悬殊,税务机关难以准确掌握其经营规律和共性指标,税源控管的难度大。
(二)关联企业之间调节税收难以控制。汽车生产企业大多存在多个关联企业,这些关联企业内资、外资并存,适用不同税收政策,企业间容易采用转让定价调节税收。
(三)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大部分经销企业在销售整车的同时,又销售零配件,并提供维修服务,不同经销企业各项业务所占比重不同,毛利率和税负率也不同,增加了利用参数比较的难度;正常的商品车与试验车划分缺乏统一标准;销售返利复杂多样。这给税务机关的日常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评估指标参数
底盘定额耗用量=1台/辆
发动机定额耗用量=1台/辆
方向盘定额耗用量=1台/辆
三、评估方法
(一)汽车生产企业
对汽车生产企业进行纳税评估,应主要以核实产销量、税负差异分析、零配件耗用与产出配比分析为主,通过采用以下评估方法和指标,并结合其他辅助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分析。
1.申报数量对比分析法
将生产企业申报的销售数量与车辆税收“一条龙”有关信息进行比对,以判断企业申报数量是否准确、真实。
(1)税务机关通过车辆税收“一条龙”清分比对系统下载的《车辆购置税机动车识别代码清单》信息,按厂牌型号清分出每一厂牌的车辆识别代码,排序后找出该型号的最大序列号,视此号之前的车辆为已销售的车辆,以此推算出该型号车辆的最低销售数量。
(2)将推算出的最低销售数量与纳税人报送备案的《车辆识别代码清单》中对应厂牌型号的销售数量进行比对,如推算出的销售数量大于申报备案的销售数量,则可能存在企业隐瞒销售数量的问题。
销售数量误差率=[(本期车辆税收“一条龙”系统中的最大VIN码号-上期车辆税收“一条龙”系统中的最大VIN码号)-企业申报的本期销售数量]/企业申报的本期销售数量×100%
如果销售误差率大于预警值,说明申报异常。此指标主要说明企业是否及时申报当期销售收入。各地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销售误差率预警值。
数据来源:企业申报时报送的当期销售所有机动车的《车辆识别代码清单》。
如果组装厂不便采集车辆识别代码,可以用合格证的数据分析计算。
2.投入产出评估法
根据主要配件购进投入数量,测算出企业整车的实际产量,结合库存产品数量,推算出实际销售数量,与企业申报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隐瞒销售数量、销售收入等问题。运用此方法的前提是假设企业进项抵扣凭证全部入账。
汽车主要配件包括:发动机、方向盘、油箱、轮胎、变速箱、车桥、车身等。
测算的本期产量=(主要配件期初库存数量+主要配件本期购进数量-主要配件期末库存数量-主要配件当期报废数量)/主要配件单台车定额耗用量
测算的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测算的本期产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本期同类产品平均销售价格
投入产出差异率=(测算的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的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的销售收入×100%
如果投入产出差异率大于预警值,说明申报异常。该指标主要用于说明企业是否及时申报当期销售收入。各地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投入产出差异率预警值。
数据来源:评估期配件数量来源于评估期企业原材料明细账中的相关数据。
3.税收负担率、税负差异率分析法
(1)税收负担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2)税负差异率=[税收负担率-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 /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如果税负差异率小于预警值,说明申报异常。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估企业是否及时申报当期应纳税额。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税负差异率预警值。
数据来源: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栏、第24栏的数据。
4.应税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的配比关系分析法
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
应税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的差异额=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
如果企业应税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说明申报异常。通过审核二者之间的配比关系,进一步核实企业有无少计收入、少提销项、多列进项等问题。
数据来源: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栏、第24栏的数据。
5.销售毛利率测算分析法
本期销售毛利率=(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差异率=(本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或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或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100%
如果销售毛利率差异率低于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说明申报异常。进一步审核销售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是否存在关联企业关系,是否存在不计少计收入问题。
数据来源:企业损益表“主营业务收入”(1栏)数据, “主营业务成本”(4栏)数据。
(二)汽车经销企业
1.税收负担率、税负差异率分析法
税收负担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税负差异率=[税收负担率-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 /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数据来源:本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应纳税额本年累计数、应税销售额本年累计数、上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上年应纳税额累计数、上年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将企业实际税负率与同期或同行业税负率进行比较,税负差异率超过一定幅度(含正负),可以初步判断企业申报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税负率属综合类分析指标,影响该指标的因素较多,如季节性因素、价格因素、经销汽车品种结构因素、企业业务构成因素,等等。因此,该指标异常时,应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多角度分析。
2.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差异率分析法
本期销售毛利率=(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差异率=(本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或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或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100%
数据来源:本期《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本年累计数、主营业务成本本年累计数、上年同期《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本年累计数、主营业务成本本年累计数。
本期销售毛利率与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比较,差异应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超出的则为异常。
对异常指标,应结合进项税额、现金、银行存款、收入、费用、利润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审查分析企业现金、银行存款、进项税额、主营业务成本及往来款的有关科目,确定企业是否存在隐瞒销售收入或者销售返利不入账等问题。
指标参数由各地每年测算确定,销售毛利率差异幅度由各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正常经营费用测算法
对于销售多品牌、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按照“销售额×行业毛利率-正常费用开支≥0”的思路确定企业的最低利润水平和销售收入,核定纳税人的经营规模、从业人数、管理费、财务费用等正常费用开支,通过费用和毛利之间的变动关系,评估出一个经营期内的应纳税额。以企业经营费用为条件,测算核定企业的最低税额。
企业最低销售毛利=∑正常经营费用
企业最低应纳税额=企业最低销售毛利×适用税率
应纳税差异=企业最低应纳税额-申报的应纳税额
说明:应纳税差异>0为异常。
4.库存商品余额与留抵税额配比法
库存商品含税额=期末库存商品余额×17%
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当销售毛利率大于0时,库存商品含税额>留抵税额;否则申报异常。
运用上述各模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查看购销协议,了解返利政策等具体内容。
(2)与生产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配合,获取生产企业已经返利和销售(包括零配件)的具体情况,核实经销企业的返利收入和销售收入是否全额入账,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3)结合企业的财务资料,重点分析企业的往来账及资金流向。对往来款项大、挂账时间长的,应重点核查,结合盘点库存数量(库存量太大、品种太多时,可采用抽取部分品种盘点核查的方式),分析是否存在销售已发生,但未申报或隐匿返利等情况。
(4)注意利用维修明细单、车间派工单、仓库入库单、出库单等原始凭证进行查验。
(5)对整车销售、零配件销售、维修服务等各项业务分别分析其收入、成本,测算分析各项业务的毛利率和税负率,从中发现问题。
 
摩托车行业
 
一、行业征管难点
摩托车生产销售企业主要采取隐匿销售收入、整车化整为零、受托加工生产摩托车加工收入按租赁收入入账、原材料报废未作进项转出、自产自用摩托车未视同销售、以产品或物资抵款未申报纳税等手段偷逃增值税。
二、评估指标参数

发动机车架轮圈轮胎油箱电瓶
112211

 
三、评估方法
对摩托车生产企业进行纳税评估,应以核实产销量为主,并结合实际采用其他辅助方法和指标,对纳税人进行综合评估分析。
(一)VIN码数量对比分析法
对生产企业申报的销售数量与车辆购置税有关信息进行比对,查找出每种厂牌型号的具体销售数量,判断申报是否准确、真实。
1.各摩托车生产企业必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本企业摩托车VIN码编码规则备查。
2.各摩托车生产企业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附列资料”的《产品销售明细表》,由主管税务机关留存备案。
3.主管税务机关通过税务总局车辆购置税“一条龙”软件汇总下发的《车辆购置税机动车识别代码清单》信息,按厂牌型号清分出每一厂牌的车辆识别代码,排序后找出该型号的最大序列号,以此作为该型号车辆的最大销售数量。
4.将查找出的最大销售数量与生产企业申报的销售数量进行比对,如测算出的销售数量大于申报的销售数量,即可能存在企业隐瞒销售数量的问题。
5.生产地主管税务机关采取上述评估方法并经核实,确认车辆生产企业存在隐瞒销售数量的问题后,将被隐瞒的机动车辆信息按销售对象(即经销企业)列出清单,转经销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作为对经销企业纳税评估的依据之一。
经销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对经销企业购进和销售摩托车的账务处理、出入库情况、资金流向和是否开具发票等与企业申报情况进行核对,重点核实企业是否存在账外经营、返利不入账、隐瞒销售数量等问题。同时主管税务机关可对同行业同类摩托车销售价格进行比较,若价格异常,且差异较大,企业可能采取按照车购税最低计税价格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将超出部分以运费等价外费用开具白条收据的手段,少计销售收入,偷逃增值税。
(二)投入产出评估法
根据生产摩托车所需主要配件的唯一配套性,按照确定的投入产出比(定额)测算出企业评估期的产品产量,根据测算出的产品产量与实际库存进行对比,计算出实际销售数量,分析企业是否存在隐瞒销售数量、销售收入等问题。
1.评估期内整车产成品数量=[某配件评估期内外购(自产)数量+期初库存数量-期末库存数量-报废数量-在产品数量]/ 投入数量系数
将测算出的产品生产数量与企业账面记载产品产量相比对,同时结合产品库存数量及销售单价等信息进行关联测算,并与企业实际申报的应税销售收入对比,查找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
2.配件充足率=原材料及生产成本中某配件期末结存数量/(当月完工摩托车耗用该配件数量+当月其他业务支出该配件数量)
此指标考核各企业存货数量与生产数量的逻辑关系,说明其备料与产量是否协调,该差异率预警值设定为100%。摩托车生产企业购进原材料库存均较小,一般实行零库存制度,以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如果配件充足率超过100%,则说明该企业备料在正常产量一倍以上,应该作为疑点,进一步核实存货,以确定是否真实。
(三)设备生产能力法
按照摩托车生产企业生产设备的单位生产能力,测算分析纳税人的实际产量,核实其应税销售收入,并与申报信息比对,分析是否存在涉税问题。
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生产设备的日产量(或时产量)×评估期正常工作日(或工作时)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产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四)能耗测算法
摩托车生产企业主要耗用的能源为电力,可分为生产用电和其他非生产用电,其耗用电量的数据可从电力部门取得。根据纳税人评估期内电力的生产耗用情况,利用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测算纳税人实际生产数量,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对比。
(五)增值税税负分析法
1.税负率=评估期应纳税额/评估期应税销售收入×100%
2.税负差异率=[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石油炼化、成品油销售行业
 
一、行业征管难点
成品油行业包括石油炼化企业、成品油批发企业、成品油批零兼营企业和成品油零售企业4类。目前税收管理的主要难点是:
(一)加油站以现金交易为主,不易控管。加油站的客户群以消费者为主,除少量消费者使用加油卡外,大多数消费者使用现金加油,且不索取发票。增值税“以票控税”的管理思路在成品油销售末端这一环节无法发挥关键性作用,加油站极易出现隐瞒收入、账外经营等问题。
(二)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在各省、市主要采取其控股和租赁的加油站与其省级批发企业统一核算缴纳增值税的方式。在该方式下,批发企业将成品油调拨到加油站时,不属于销售行为,不开具专用发票。由此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通过现有的成品油增值税纳税评估系统无法取得加油站购进成品油时的批发企业信息,也就无法对加油站进行准确的评估;二是评估对象由单一的加油站转变为批零一体的省级公司,由于批发和零售的毛利率差别较大,评估的难度增大。
(三)税务机关未采集成品油销售过程中的数量和规格信息。成品油的评估信息取自专用发票,但目前专用发票的七要素不包括货物数量和品名信息。
(四)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均推行预付款加油IC卡,由于收款时属于预收款项,待加油后方才确认收入,使得收款与确认收入存在时间差异。同时,收款和加油还可能发生在不同地域,同一集团内不同公司间还涉及收入和款项的调整,这给评估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二、评估指标参数
1.成品油平均密度参数:90#汽油(密度0.722),93#汽油(密度0.725),97#(密度0.727),0#柴油(密度0.835)。
2.国家CB11085—89标准规定了正常损耗,如:柴油储存损耗0.01%、输转损耗0.01%、装车损耗0.01%、卸车损耗0.05%等。
三、评估方法
(一)石油炼化企业
1.最大库容量法
利用最大库容量评估某一时点库存数量的合理性。
评价公式:最大库容量(立方米)×成品油密度(吨/立方米)≥企业账面显示的时点库存数量(吨)
其中:最大库容量=成品油成品库容+成品油半成品库容。最大库容量可同时参考企业提供的信息和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有关计量证明。
评价公式成立为基本正常,评价公式不成立为异常,应查明原因。
2.计划衡量法
通过计划产量评价企业申报产量的真实性
评价公式:计划产量×(1-浮动比例)≤实际产量≤计划产量×(1+浮动比例)
其中:“计划产量”可通过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的部门取得,同时可参考企业上级部门下发的计划;“浮动比例”可参考企业以前年度的资料计算取得,同时参考企业提供的一些本年资料。
评价公式成立为基本正常,评价公式不成立为异常,应查明原因。
3.产量推算销量法
利用前两种方法取得的结果计算企业评估期销售数量,以此评价企业申报的销售数量的真实性。
计算公式:评估期销售数量=期初库存数量+评估期产量-期末库存数量
评估期销售数量与企业申报的销售数量如差异较大,则为异常,应查明原因。查明原因后,如属于石油炼化企业隐瞒销售数量的情况,应将有关情况传递给批发企业主管税务机关,用于对批发企业的评估。
由于一些地炼厂购、销行为有可能均不入账,只有货物和资金的流动,评估难度较大。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可采用“成本费用与利润倒挤法”,利用企业日常产生的成本费用和经营利润直接推算企业合理的应税销售收入,以评价企业申报的应税销售收入是否合理。
4.案源逆查法
在评估或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批发企业存在偷税问题,应将批发企业的有关信息传递给石油炼化企业主管税务机关,查找石油炼化企业是否存在问题。
5.简易轻油收率法
对于地炼厂,可通过防伪税控系统提取购货方纳税人识别号为该地炼厂的原油销售专用发票信息,按一般情况下75%的轻油收率计算该企业的当期产量,按照产销基本平衡的原理,将其当期产量视同为当期销售数量,与该企业账面的销售数量对比,以判断该企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
(二)成品油批发企业
成品油批发企业主要包括两大石油集团的大区公司。中石化油品销售事业部下辖华北、华东、中南和华南4个大区公司;中石油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分公司下辖西北、东北、西南、华东、华北、华南、华中7个大区公司。大区公司在成品油销售过程中,仅承担票据和资金结算的功能,在成品油的货物流中,货物并不向大区公司流动,而是直接由石油炼化企业流向大区公司下属的企业(一般为省级销售分公司)。
1.滞留票核查法
通过防伪税控系统筛选出石油炼化企业开具给成品油批发企业的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信息。此评估指标的目的是查找成品油批发企业是否存在账外经营的问题。
2.以进控销法
计算公式:成品油批发企业销售数量=成品油批发企业期初库存数量+炼油企业开具给成品油批发企业的成品油数量-成品油批发企业期末库存数量
以计算出的销售数量推算企业申报的增值税应税销售额的合理性。
3.案源逆查法
当评估或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批零、零售企业存在偷税问题,将批零、零售企业的有关信息传递给批发企业主管税务机关,查找批发企业是否存在问题。
4.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分析法
通过企业毛利率计算企业增值税负担率理论值,以此评价通过企业申报数据计算的增值税负担率的合理性。
计算公式:企业增值税负担率理论值=企业综合毛利率×17%×100%
其中:企业综合毛利率=∑[(某规格油品单位进销差价/该规格油品单价)×该规格油品的应税销售收入]/总应税销售收入
企业增值税负担率理论值与通过企业申报数据计算的增值税负担率基本一致为合理,差异较大为不合理,需进行核实。
(三)成品油批零兼营企业
成品油批零兼营企业主要以两大集团公司下属的省级分公司为主,其中:中石油有14家省级石油分公司,中石化有19个省级石油分公司,还包括实际从事成品油批零业务的其他企业。这类企业在从事成品油批发业务的同时,又与隶属于该企业的部分加油站统一核算增值税,除同时具有成品油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受资金承受能力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等综合因素影响,企业成品油库存具有一定的常态性,波动不大;二是企业综合毛利率的计算较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复杂,需要通过批发和零售的业务量加权计算来取得。
1.滞留票核查法
通过防伪税控系统筛选出成品油批发企业开具给成品油批零兼营企业的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信息。此评估指标的目的是查找成品油批零兼营企业是否存在账外经营的问题。
2.以进控销法
计算公式:成品油批零兼营企业销售数量=成品油批零兼营企业期初库存数量+成品油批发企业开具给成品油批零兼营企业的成品油数量-成品油批零兼营企业期末库存数量
以计算出的销售数量推算企业申报的增值税应税销售额的合理性。
3.案源逆查法
当评估或检查过程中,如发现零售企业存在偷税问题,将零售企业的有关信息传递给批零企业主管税务机关,查找批发企业是否存在问题。
4.最大库容量法
基本同石油炼化企业,最大库容量=加油站的最大库容量+批发业务的常态库存,其中批发业务的常态库存可按企业以前年度的有关资料确定。
5.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分析法
基本同成品油批发企业,其中:企业综合毛利率=零售环节综合毛利率×(零售应税销售收入/总应税销售收入)+批发环节综合毛利率×(批发应税销售收入/总应税销售收入)
(四)成品油零售企业
成品油零售企业主要是指加油站。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加油站有8万多座,其中:中石化拥有加油站29000余座(其中特许加盟加油站2000余座),中石油所属的加油站与中石化基本持平。这些企业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单位销售毛利相对稳定。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成品油的零售价格具有较严格的限定,两大集团公司对其下属的具有成品油批发资质企业的批发价格同样做了较严格的限定,因此成品油零售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单位销售毛利较稳定,变化较小。
第二,购进成品油具有最大库容性,且库容器具基本上均可计量。成品油作为一种特定货物,其存放需要特定容器。从调查的实际情况看,使用国家标准器具的企业占绝大多数,使用非标准器具的企业较少。但不论使用何种器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成品油库容器具均应由有关部门出具计量结果证明。
1.滞留票核查法
通过防伪税控系统筛选出成品油批零兼营企业和批发企业开具给成品油零售企业的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信息。此评估指标的目的是查找成品油零售企业是否存在账外经营的问题。
2.以进控销法
计算公式:成品油零售企业销售数量=成品油零售企业期初库存数量+成品油批零兼营企业和批发企业开具给成品油零售企业的成品油数量-成品油零售企业期末库存数量
以计算出的销售数量推算企业申报的增值税应税销售额的合理性。
3.最大库容量法
基本同石油炼化企业,但企业的最大库容量应更多地参考技术监督部门的信息。
4.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分析法
同成品油批发企业。
上述两种方法属于案头分析阶段设置的初步筛选指标,当某一项指标异常时,还需进入进一步的核实阶段。在核实阶段,可采用“销售数量倒挤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
评估期销售数量=期初库存数量+评估期购进数量-期末库存数量-合理损耗数量-自用油数量
其中:“期初库存数量”可参考使用成品油零售企业在评估期之前某段时期的各时点账面库存数量的平均值;
“评估期购进数量”可根据纳税人增值税申报附列资料所列的评估期认证相符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购进数量;
“期末库存数量”可按期末进行实地测量储油罐储油高度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供给加油站的有关容量表,测算出成品油实际库存量;
“自然损耗数量”可根据国家CB11085—89标准以内计提正常损耗;
“自用油数量”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或每月购进成品油数量不超过一定的比例内掌握。
 
白酒行业
 
一、行业征管难点
(一)白酒生产企业属于农产品加工行业,带有该行业增值税管理的共性问题,原材料购进和耗用数量难以核实。同时,白酒生产企业在回收包装物时还涉及废旧物资销售发票,同样难以监管。
(二)白酒生产工艺复杂,即使生产同一种产品,受设备状况、工艺流程、原材料种类和耗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出酒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三)白酒行业关联交易、现金交易等现象比较普遍,且白酒产品种类繁多,销售网点分散,销售形式灵活,客观上便于不法分子通过账外经营、迟计销售、不开发票等手段偷逃税款。
二、评估指标参数
(一)白酒生产企业增值税税负参数(供参考)
分香型测算:

香型2004年平均值2005年平均值2006年平均值三年平均
浓香型6.31%7.74%7.99%7.37%
酱香型11.81%13.13%12.10%12.29%
兼香型4.78%8.80%5.90%6.63%
米香型9.89%10.42%10.55%10.29%
清香型11.60%11.58%12.28%11.88%
老白干9.31%10.74%8.74%9.56%
合计8%9.26%9.35%8.9%

 
分企业规模测算:

企业类型2004年度2005年2006年三年平均
名优酒厂8.66%10.48%10.70%10.01%
规模以上酒厂5.86%6.57%6.52%6.27%
小酒厂6.01%5.41%4.33%4.89%

按部分地区所有调查企业测算:

省份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平均
四川6.29%8.39%8.58%7.83%
安徽3.19%5.31%5.27%4.75%
广西9.86%10.37%10.93%10.49%
贵州11.71%13.18%12.08%12.26%
河北8.88%9.33%8.40%8.84%
宁夏5.25%6.70%8.49%6.69%
山西11.64%11.73%12.60%12.06%
内蒙7.32%7.11%7.88%7.44%
全国平均8.00%9.26%9.35%8.90%

 
(二)白酒关联销售公司增值税税负参数(供参考)
分香型测算:

香型2004年平均值2005年平均值2006年平均值三年平均
浓香型7.37%6.61%6.81%6.93%
酱香型8.45%8.81%9.54%9.03%
兼香型6.04%4.03%6.47%5.57%
米香型9.47%9.51%9.66%9.55%
清香型4.57%4.67%4.76%4.69%
合计7.38%6.84%7.21%7.15%

分企业规模测算:

企业类型2004年度2005年2006年三年平均
名优酒厂的关联销售公司7.54%7.35%7.63%7.51%
其他酒厂的关联销售公司6.74%4.96%5.44%5.70%

 
(三)设有销售公司的酒厂生产与关联销售环节整体税负(供参考)

所属环节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平均税负
生产与关联销售整体10.41%10.77%10.73%10.66%

 
(四)白酒行业投入产出及能耗指标和参数(供参考)
投入产出相关指标参数

产品香型出酒率(原酒度数为65度)曲药耗用定额
参考值变动幅度参考值变动幅度
浓香型37%±2%0.55-0.65±0.05
酱香型40%±2%自定自定
清香型42%±2%0.43±0.02
兼香型42%±5%0.75-0.85±0.05
米香型46%±2%0.01±0.01
老白干50%±2%0.45±0.01

能耗指标参数

指标煤耗定额参考值电耗定额参考值气耗定额参考值
参考值变动幅度参考值变动幅度参考值变动幅度
参数1.5-2.5吨煤/吨酒自定150-250度电/吨酒自定7.5-9立方/吨酒自定

 
(五)65度原酒酒度折算系数
酒度折算系数表一(重量)(原酒度数为65度)

目标度数折算系数目标度数折算系数目标度数折算系数
28度2.494741度1.671654度1.2365
29度2.405742度1.628955度1.2113
30度2.322643度1.588256度1.1869
31度2.244844度1.549257度1.1634
32度2.171745度1.511958度1.1406
33度2.10346度1.476259度1.1186
34度2.038347度1.44260度1.0972
35度1.977148度1.409161度1.0766
36度1.919349度1.377562度1.0566
37度1.864550度1.347163度1.0371
38度1.812651度1.317964度1.0183
39度1.763252度1.2898  
40度1.716353度1.2627  

 
酒度折算系数表二(重量)(目标酒度数65度)

原酒(酒精)度数折算系数原酒(酒精)度数折算系数原酒(酒精)度数折算系数
100度1.749788度1.454176度1.2061
99度1.721287度1.434275度1.1867
98度1.693986度1.410674度1.1674
97度1.667585度1.389273度1.1482
96度1.641884度1.368172度1.1292
95度1.616883度1.347271度1.1104
94度1.592382度1.326570度1.0917
93度1.568381度1.30669度1.073
92度1.544780度1.285768度1.0546
91度1.521679度1.265567度1.0362
90度1.498878度1.245666度1.0181
89度1.476377度1.2257  

注明:单位原酒重量×折算系数=目标酒重量。
参数说明:除《65度原酒酒度折算系数表》为白酒行业标准以外,其余数据来源于部分地区典型调查的统计资料。从统计数据来看,部分指标参数的地区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受到白酒行业工艺技术差异的影响,也可能是生产经营原因,但也不排除是个别企业财务核算失真,数据采集和统计口径差异等原因造成。为此,各地在评估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实际,对以上参数自行选择使用。
三、评估方法
(一)税负对比分析法
1.企业与行业税负率评估模型与方法
本企业税收负担率=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应税销售额
同行业税收负担率=同行业应纳税额/同行业应税销售额
问题值=本企业税收负担率-同行业税收负担率<0
该指标分析企业税负与同行业税负差异,若企业税负低于同行业平均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
2.当期与历史同期企业税负率评估模型与方法
问题值=当期企业税负率-历史同期企业税负率<0
该指标分析当期企业税负与历史同期企业税负的差异,若低于历史同期企业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
利用税负对比分析法,建立企业税负与行业税负、当期与历史同期企业税负之间的配比关系,只能初步筛选出异常企业。在实际评估过程中,税负偏低往往存在许多客观原因,比如:销售不景气,原料购进量过大,产品结构以中低档酒为主,等等。此外,有的企业税负看似正常,但依然存在涉税问题,对这种情形就不能简单地以税负作为衡量标准。
(二)投入产出法
1.出酒率评估
评估期企业出酒率=评估期原酒生产量/评估期酿酒用粮领用量
评估期酿酒用粮领用量=期初库存原料粮+本期购进原料粮-期末库存原料粮-本期制曲用粮
如果评估期企业出酒率低于行业出酒率参考值,应着重分析审核粮食购进、酿酒用粮及库存变动情况,是否存在利用收购发票虚抵进项税额的情形;如果粮食购进抵扣情况正常,应当着重分析审核原酒产量,是否存在少计产量从而少申报销售量的情形。
2.制曲率评估
评估期企业制曲率=评估期曲药生产量/评估期制曲用粮领用量
评估期制曲用粮领用量=期初库存原料粮+本期购进原料粮-期末库存原料粮-本期酿酒用粮领用量
此方法与出酒率模型结合使用,应着重分析制曲用粮、酿酒用粮、粮食购进量以及粮食库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检查是否存在虚抵进项税额等情况。此外,还应分析是否存在酿酒用粮与制曲用粮混淆,隐匿原酒生产销售数量的情况。
3.曲药耗用评估
评估期原酒产量=评估期曲药耗用量/单位原酒耗用曲药定额
问题值=评估期原酒产量-账列原酒产量
此方法与出酒率模型结合应用,分析评估期曲药投入产出与原材料投入产出是否吻合,测算原酒产量与账列原酒产量差异,从而查找企业可能隐匿的原酒产量和虚抵的进项税额等问题。
4.原酒(或酒精)勾兑成品酒的评估
评估期某成品酒产量=评估期原酒(或酒精)领用量×折算系数
评估期原酒(或酒精)领用量=[期初原酒(或酒精)库存量+本期原酒(或酒精)产量(或购进量)-期末原酒(或酒精)库存量] ×(1-原酒(或酒精)合理损耗率)
问题值=评估期某成品酒产量-账列某成品酒产量
根据评估期原酒(或酒精)产量和领用量,按度数进行归集测算出成品酒产量,测算出账列数与评估数的差异,分析企业是否存在账外经营或隐匿成品酒产销量,少申报收入等问题。此模型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根据成品酒数量反推原酒数量,从而判断其纳税申报是否真实。
5.包装物与成品酒的配比评估
评估期酒瓶(或瓶盖、其他包装物)耗用量=期初库存量+本期购进量-期末库存量
评估期成品酒产量(瓶数)=评估期包装物耗用量×(1-合理损耗率)
问题值=评估期某成品酒产量(瓶数)-账列某成品酒产量(瓶数)
此方法适用于评估成品酒的产销数量,如果企业有销售散装酒的情形,则比对时应剔除该因素的影响。
6.酒糟产出评估模型与方法
评估期酒糟产量=当期原材料耗用量×酒糟产出比率
当期原材料耗用量=期初库存数量+当期购进数量-期末库存数量
问题值=评估期酒糟产量-账面酒糟产生数量
按照既定的酒糟产出比率,计算当期应产出的酒糟数量,并与当期纳税人账面数量进行核对,以此确定是否存在人为提高产品成本,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同时,可以据此确定销售酒糟(免税产品)的进项税额转出比率,查找纳税人是否存在少转进项税额的问题。
(三)其他方法
1.能耗测算法
评估期白酒产量=评估期生产能耗量/单位白酒能耗定额
评估期白酒销量=评估期白酒产量×产销率
评估期应税销售收入=评估期白酒销量×评估期白酒销售加权平均单价
问题值=评估期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同期申报的应税销售收入
此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产品类型和生产工艺单一的企业。主要根据纳税人评估期电、煤、气等能源、动力的生产耗用情况,利用单位白酒能耗定额测算纳税人实际生产、销售数量,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比对分析。其中耗电、耗气等数据可以从电力部门、天然气公司等单位进行核实,相对较为客观。此外,由于煤炭的发热量不同,因而评估时需要把煤换算成标准煤后再进行计算。
2.计件工资分析法
评估期白酒产量=评估期计件工资总额/计件工资标准
问题值=评估期白酒产量-账列白酒产量
此方法适用于实行计件工资制的白酒生产企业,根据计件工资与白酒产量之间的钩稽关系,大致推算出评估期白酒产量,并与投入产出等方法估算的产量进行比对分析。
3.酒池计算法
评估期原酒产量=酒池个数×单位酒池装粮吨数×生产周转次数×出酒率
问题值=评估期原酒产量-账列原酒产量
根据酒池数量、每一酒池投粮数量和出酒周期,大致估算企业原酒生产能力,从而评估企业是否存在少申报产销量的情况。
4.灌装耗电定额测算法
单位电耗灌装定额=灌装设备设计生产能力/灌装设备设计耗电量
评估期灌装成瓶数量=评估期灌装生产线耗电量×单位电耗灌装定额
评估期销售量=期初成瓶酒库存量+评估期灌装成瓶数量-期末成瓶酒库存量
运用灌装耗电定额指标,评估成瓶酒生产量和销售额,并与纳税人申报的应税销售收入相对比,从而判定纳税人是否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
5.销售数量交叉核实法
企业申报销售数量≠异地核查销售数量汇总数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对地产地销的小酒厂的评估。白酒销售地税务机关实地查验核实销售数量和进价,并将查验信息及时反馈到生产地,以加强对小酒厂纳税评估。
6.关联销售公司的评估模型和方法
(1)以进控销法
评估期销售公司某类型白酒购进量=白酒生产企业期初库存量+本期生产量-期末库存量-其他耗用量
评估期销售公司某类型白酒销售量=销售公司期初库存量+评估期购进量-期末库存量
问题值=评估期销售公司某类型白酒销售量-账列销售量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依托白酒生产企业产销数量,从源泉上控制关联销售公司白酒销售数量,从而判断关联销售公司是否存在隐匿销售收入的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结合以票控税等方法。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延伸至一级代理商的纳税评估。
(2)以销控进法
关联销售公司购进白酒数量=期初库存+《随附单》所列销售数量-期末库存
模型中的《随附单》是指:根据商务部有关规定,酒类经营者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应填制的《酒类流通随附单》,它详细记录着酒类商品流通信息。  

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到 T+搜索>>上找一下答案

分享到:

微博关注

bj用友软件

最新信息

财务给公司员工买的出差车票怎么做分录

财务给公司员工买的出差车票怎么做分录 财务给公司员工买的出差车票怎么做分录[]

借,营业费用 贷,现金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差旅费 贷:库存现金
根据员工所属的部们计入到相应的成本费用中去。

这个在线软件是不是不能改时间啊?比如现在是9月,我不能做7月份的帐

这个在线软件是不是不能改时间啊?比如现在是9月,我不能做7月份的帐 这个在线软件是不是不能改时间啊?比如现在是9月,我不能做7月份的帐[]

可以做以前的呀
你把月份改为7月就可以。
可以登陆账套的时候选择日期的啊,不管之前任何一个月的都可以做账的
不能选以前的日期啊
@罗雅梅:如果你9月已经结帐了,就选不了以前的日期,想做7月的先反结帐就可以了

使用技巧

  •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8212;-抓好典型解剖 开展行业集评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8212;-抓好典型解剖 开展行业集评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抓好典型解剖 开展行业集评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抓好典型解剖 开展行业集评

        一、内容提要
        **省**县国税局在**市国税局推行的税收风险管理框架下,关注纳税人各种信息的收集,应用分析工具识别其中可能带来税款流失的风险因素,为纳税评估找准切入点,强化了税源管理。2004年11月15日**县国税局根据该县超市行业纳税状况普遍较差的实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B超市作为评估对象,成立了由第二税务分局分管副分局长为组长,分局2名税收分析员和1名责任区管理员为组员的纳税评估小组,通过对该户涉税指标分析、约谈和实地查验有效地控制了该县超市行业的税收风险,至2005年2月20日,历时三个多月的评估处理终结,B超市共补申报销售额957264.95元,补税162735.04元,加收滞纳金2359.66元。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行业集中评估,补税52.63万元,同时修改完善了2005年度超市行业相关涉税参照指标。
        二、案例介绍
        (一)分析选案
        1、选案背景。**商业超市,自2000年第一家A公司开业,2001年、2002年相继增加了B、C、D三家,且各家超市在县城竞相增加网点,开展价格竞争、地域竞争、服务竞争等一系列的商业活动。全县商业超市经营的面积从2000年的400平方米,发展到2004年的5000平方米;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3人,发展到2004年的306人(其中:固定职工194,厂家促销人员102人);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450万元,实现增值税5万元,上升到2003年的2600万元,实现增值税37万元;2004年1-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850万元,入库增值税108万元(包括评估入库数),入库所得税17万元,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然而,从2003年申报资料分析,各超市的增值税负水平极不均衡,企业零申报、负申报、低税负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2004年上半年,县稽查局在对几个超市的检查中,发现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帐外经营、迟做销售、错用税率、获取返利等经济利益不计税等偷税行为。
        2、对象筛选。根据该县超市行业的状况,选取有代表性的B超市开展纳税评估。
        3、分析基础B超市有限公司于2000年9月份办理税务登记证并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人民币,经营各类百货、日用杂品、副食品和针纺织品等零售业务。现有营业网点2 个,其中:大庆南路营业面积900平方米(含仓库200平方米,出租钟表、服装两柜组50平方米,年收取租金2万元),商业街营业面积150平方米;固定职工45人,厂家促销员15人,年上交租金23.5万元,其中,大庆南路洪泽商厦20万元,出租钟表、服装两柜组年收取租金2万元,实际承担租金21.5万元,正常水电费年10万元,其它业务费用年5万元。
        2004年1-8月份累计申报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3594362.51元,主营业务成本3051268.37元,销售毛利率17.8%,实现增值税50574.71元,存货期初余额为2936189.19元,期末余额为1868083.22元,当期税负为1.41%。
        4、指标分析与选择
        (1)企业税负及测算:
        2003年1-12月份企业申报销售收入451万元,入库增值税5.25万元,税负率1.16%。2004年1-8月份企业申报销售收入359.44万元,入库增值税5.06万元,税负率1.41%。省局公布最低税负商业超市1.51%。
        A、采用理论税负率测算法:理论税负率=纳税人毛利率17.8%×适用税率17%=3.03%。应纳税额=销售收入359.44万元×理论税负率3.03%=10.89万元。
        B、采用保本测算法:依据企业2004年度发生或必须承担费用额,按省局公布的商业超市平均毛利率11%,考虑超市经营部份农产品,分别核算应适用13%税率等因素,评估税负率应为1.8%。年费用额=注册资本投资回收额5万元+租金23.5万元-转租收入2万元+水电费10万元+人员工资(含养老保险)28万元+其它业务费用2万元=65.5万元,年保本销售额=65.5万元÷11%=595万元,最低税额595*0.018=10.71。
        C、采用定额标准测算法:依据企业经营网点地址、实际经营面积,按《洪泽县国税县城个体定额地段税额核定参照表》进行确认,月应纳税额=(大庆南路营业面积900平方米-出租钟表、服装两柜组50平方米) ×7.5元/平方米+商业街营业面积180平方米×4.5元/平方米=6375+810=7185×(1+20%)=8622元。
        年最低应纳税额=7185×12×(1+20%)=103464元。(按省局标准税负推算营业额约为685万元)
        (2)存在疑点:
        A、实际税负低于行业参照税负,低于企业基准税负,应纳税额低于各种方法的测算税额。
        B、存在销售返利及视同销售等未申报的可能。
        C、经营多种税率商品,有错用税率的可能。
        (二)约谈举证
        1、制订约谈提纲。根据分析企业存在的疑点,约谈前我们制订了约谈提纲:
        (1)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1-8月份销售近360万元,注册资金与收入不相匹配。
        (2)2004年1-8月份企业销售毛利率高达17.8%,当期税负1.41%,行业税负1.51%,税负偏低的原因?
        (3)超市存在销售返利,是否申报纳税?
        (4)是否存在销售滞后及视同销售等未及时申报纳税的情况?
        (5)公司有兼营农付产品销售,核算是否清楚,有无错用税率的情况?
        (6)库存是否真实?
        2、发出纳税评估约谈通知。指出异常涉税指标,要求企业对评估初步确认的问题进行自查或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注明约谈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分局评估小组由组长带队,于2004年12月11日在企业财务核算办公地点与企业法人及企业财务负责人进行了当面约谈。
        3、科学实施约谈,督促企业自查。
        (1)实施约谈原则。为了保证约谈工作能够完整回答上述问题,评估人员进一步确定了约谈的三项原则。一是重点原则。即无论约谈回答问题的多少,时间的长短,都不能影响重点问题的解决。评估工作必须坚持围绕约谈计划进行。二是层层推进原则。问题的提出、求证、核实要逐步深入,不断设问,确保约谈工作能够回答提出的疑问,能够解决评估疑点的准确与否。三是不扩大原则。约谈作为评估工作的一部分,不同于检查,不同于管理,必须要保证自身工作的定位不动摇,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约谈后能下结论的就明确意见,依然存在疑问的就按照规定转交稽查处理或者在以后进一步掌握情报资料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2)实施约谈方法。评估人员根据分析出的疑点,采用迂回战略,加强政策攻心,一方面向被约谈人员宣传国家法律法规,说明一切违法违规手段都没有绝对的隐蔽性,打消其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告知其评估机构以教育提醒为主,促动纳税人自查自纠,可以不予处罚。一旦拒不合作,稽查机构将迅速介入,严查重惩。通过对企业举证的核实,通过交谈过程中的发散思维,进行牵连思考,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评估人员还约谈了企业的仓库保管员,询问其仓库与财务具体对账时间,账实是否相符等情况,要求企业如实彻底的自查,企业针对提出的疑点问题一一进行了说明,在对企业毛利率17.8%,理论税负应该为3.02%,而实际税负才是1.41%相关太大;企业1-8月份销售3594362.51元,而库存就有2936189.19元,和存货周转严重不符;单位有没有福利及如何处理等问题解释不清时,企业主动要求自查补税。
        (3)约谈结果。因约谈中企业对约谈提纲中诸多问题解释不清时,企业主动要求自查补税。通过自查:
        A、职工发放福利3.2万元购物券;
        B、赠送相关单位及领导购物券3.4万元;
        C、单位团购购物券150万元。
        企业一直认为购物券到超市购物要经过收银机,根据收银机的数额做收入申报纳税,而上述购物券有112万元是从仓库直接发货,会计申报是根据门市收入确定,一直未与仓库核对,造成企业收入和申报的盲点,现企业自查补申报销售额957264.95元,补税162735.04元,加收滞纳金2359.66元。
        (三)评估处理
        因该企业在约谈结束后立即自查补申报销售额957264.95元,补税162735.04元,加收滞纳金2359.66元。经评估复核,原先分析出的疑点已消除,我们按规定的程序结束了对该户的纳税评估工作。
        (四)、以点带面,开展行业评估
        B超市评估案例的圆满准确解决,为全县超市行业税负水平及相关涉税指标的测算带来了依据。
        1、集体约谈,发动自查。我们召开了所有超市负责人参加的集体约谈会,结合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宣传相关税收政策,重点强调打击手段、法律后果,对评估对象作全面发动,发放自查举证文书,促使企业对照上述主要问题自查举证。通过集体约谈会,对能够如实反映自身存在问题并且所反映的问题与税务机关掌握的有关信息相符合、经评估人员确认自查比较认真的企业,可以进入评估处理等后续阶段,不作为重点评估对象。对不能如实反映自身存在问题或所反映的问题与税务机关掌握的有关信息不相符合、经评估人员确认自查不认真的企业,作为重点评估对象。
        2、开展同行互评、确定相关指标。我们收回所有企业自查表和相关举证材料后,结合掌握各超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购、销售环节后,召开了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参加的纳税评行业互评会议,就纳税评估的意义、目的、法律依据等内容向入会人员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将该行业分户收入及纳税等情况公布于众,同时,就业户使用发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申报交纳税款等事项及行业内业户自报情况、我们测算情况详细解释,使入会业户端正态度、打消顾虑、进行互评,我们根据互评情况,结合相关规定完成相关指标的确定工作。
        **商业超市,自2000年超市首家开业,2001年、2002年B、C、D等超市相继开业,到2003年初已基本上完成了商业经营初期的存货周转,企业存货期初期末大致均等。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运用验算核查法对增值税税负进行测算在理论上应该是有效的,验算核查法是以“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的这一基本原理,用企业申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乘以增值税税率来与企业申报应纳的增值税相比较,并考虑进销差价的因数。同时根据企业申报和我们核实的2004年度发生或必须承担费用额如:租金、工资及养老金、水电费、必要的企业管理费用和注册资本投资回收额(一般注册资本10年期回收),按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评估方法确定洪泽商业超市平均毛利率11%,采用保本测算出保本销售额和最低税负率;还依据企业经营网点地址、实际经营面积,按《**县国税县城个体定额地段税额核定参照表》,采用定额标准上升20%测算出最低税负额。具体分户测算结果如下:
    **商业超市行业评估指标情况表
    2004年度——2005年度                                  单位:万元

    超市名称存货周转率%毛利率%保本销售额税负率%年最低税额
    A超市34.5113401.83.02
    B超市28.5105951.810.35
    C超市31.51319901.840.41
    D超市29.4105401.87.56
    行业平均值30.911合计34651.8合计61.34

        3、行业评估取得的成效。
        2003年洪泽超市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681万元,入库增值税39.76万元,平均税负率1.48%,2004年1-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816万元,入库增值税108.25万元,平均税负率3.84%,分别增加入库增值税68.49万元,平均税负率2.36%(入库税额所属期有部份为以前年度)。
     
     
    **商业超市行业税负评估情况表
     单位: 万元

     超市名称2003年1-12月份销售额入库增值税额2004年1-9月份销售额入库增值税额净增增值税额
    A超市2855.491262.64-2.85
    B超市3775.2550422.1316.88
    C超市173125.60166542.7617.16
    D超市2883.4252140.7237.3
    合计268139.762816108.2568.49

        三、评估建议
        (一)对商业超市要加强对销售返利收入的税收管理,必要时可通过对上游销售的关联分析获取返利信息。
        (二)对有一定规模的商业超市要注重对集体单位团购的税收管理,防止通过团购而少申报收入。
        (三)要加强对商业超市馈赠行为的税收管理,防范税源税基的流失。
        另外,对商业超市有保质期的商品,要加强对过期商品的管理,防止过期商品不做进项转出。   
        四、本案点评
        (一)、本案针对一个小县城几家商业超市,税务稽查反馈的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帐外经营、迟做销售、错用税率、获取返利等经济利益不计税等偷税行为。选取了有代表性的B超市作为评估对象,评估人员以税收风险防范中心、利用科学的税收分析方法、依托评估指标展开分析评估,并以点延伸,开展行业集中评估,为小型商业企业税源管理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二)、在选案环节,综合税务稽查反馈信息、个体税收定额管理信息、基层税务分局税收分析员和责任区管理员管理信息、商业超市行业特点等方面信息进行选案。
        (三)、在评估分析环节,采用商业保本测算法分析,特别是采用个体定额标准测算法,依据企业经营网点地址、实际经营面积,按《**县国税县城个体定额地段税额核定参照表》与个体定额户实际税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企业涉税风险点。
        (四)、在约谈举证环节,采用迂回战略,加强政策攻心,并通过对企业举证的核实,通过交谈过程中的发散思维,进行牵连思考,做到举一反三,最终因企业对约谈提纲中诸多问题解释不清时,主动要求自查补税,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五)、在评定结案环节,以点带面,采取集体约谈,发动自查、召开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参加的纳税评行业互评会议,开展行业评估,将一户企业的评估成果向整个商业超市行业推广。

  • 纳税评估实例分析之二:行业评估训练一

    纳税评估实例分析之二:行业评估训练一

    纳税评估实例分析之二:行业评估训练一 纳税评估实例分析之二:行业评估训练一

    行业评估训练一
    2008年11月15日HZ县国税局根据该县超市行业纳税状况普遍较差的实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B超市作为评估对象,成立了由第二税务分局分管副分局长为组长,分局2名税收分析员和1名责任区管理员为组员的纳税评估小组,通过对该户涉税指标分析、约谈和实地查验有效地控制了该县超市行业的税收风险,至2009年2月20日,历时三个多月的评估处理终结,B超市共补申报销售额957264.95元,补税162735.04元,加收滞纳金2359.66元。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行业集中评估,补税52.63万元,同时修改完善了2009年度超市行业相关涉税参照指标。
    分析选案
    (一)选案背景。HZ商业超市,自2000年第一家A公司开业,2001年、2002年相继增加了B、C、D三家,且各家超市在县城竞相增加网点,开展价格竞争、地域竞争、服务竞争等一系列的商业活动。全县商业超市经营的面积从2000年的400平方米,发展到2008年的5000平方米;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3人,发展到2008年的306人(其中:固定职工194,厂家促销人员102人);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450万元,实现增值税5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2600万元,实现增值税37万元;2008年1-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850万元,入库增值税108万元(包括评估入库数),入库所得税17万元,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然而,从2007年申报资料分析,各超市的增值税负水平极不均衡,企业零申报、负申报、低税负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2008年上半年,县局在对几个超市的检查中,发现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帐外经营、迟做销售、错用税率、获取返利等经济利益不计税等偷税行为。
    (二)对象筛选。根据该县超市行业的状况,选取有代表性的B超市开展纳税评估。
    (三)分析基础。B超市有限公司于2000年9月份办理税务登记证并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人民币,经营各类百货、日用杂品、副食品和针纺织品等零售业务。现有营业网点2 个,其中:大庆南路营业面积900平方米(含仓库200平方米,出租钟表、服装两柜组50平方米,年收取租金2万元),商业街营业面积150平方米;固定职工45人,厂家促销员15人,年上交租金23.5万元,其中,大庆南路HZ商厦20万元,出租钟表、服装两柜组年收取租金2万元,实际承担租金21.5万元,正常水电费年10万元,其它业务费用年5万元。
    2008年1-8月份累计申报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3594362.51元,主营业务成本3051268.37元,销售毛利率17.8%,实现增值税50574.71元,存货期初余额为2936189.19元,期末余额为1868083.22元,当期税负为1.41%。
    (四)指标分析与选择
    1、企业税负及测算:
    2007年1-12月份企业申报销售收入451万元,入库增值税5.25万元,税负率1.16%。2008年1-8月份企业申报销售收入359.44万元,入库增值税5.06万元,税负率1.41%。省局公布最低税负商业超市1.51%。
    (1)采用理论税负率测算法:理论税负率=纳税人毛利率17.8%×适用税率17%=3.03%。应纳税额=销售收入359.44万元×理论税负率3.03%=10.89万元。
    (2)采用保本测算法:依据企业2008年度发生或必须承担费用额,按省局公布的商业超市平均毛利率11%,考虑超市经营部份农产品,分别核算应适用13%税率等因素,评估税负率应为1.8%。年费用额=注册资本投资回收额5万元+租金23.5万元-转租收入2万元+水电费10万元+人员工资(含养老保险)28万元+其它业务费用2万元=65.5万元,年保本销售额=65.5万元÷11%=595万元,最低税额595*0.018=10.71。
    (3)采用定额标准测算法:依据企业经营网点地址、实际经营面积,按《HZ县国税县城个体定额地段税额核定参照表》进行确认,月应纳税额=(大庆南路营业面积900平方米-出租钟表、服装两柜组50平方米) ×7.5元/平方米+商业街营业面积180平方米×4.5元/平方米=6375+810=7185×(1+20%)=8622元。
    (4)年最低应纳税额=7185×12×(1+20%)=103464元。(按省局标准税负推算营业额约为685万元)
    2、存在疑点:
    (1)实际税负低于行业参照税负,低于企业基准税负,应纳税额低于各种方法的测算税额。
    (2)存在销售返利及视同销售等未申报的可能。
    (3)经营多种税率商品,有错用税率的可能。
    约谈举证
    (一)制订约谈提纲。根据分析企业存在的疑点,约谈前评估人员制订了约谈提纲:
    1、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1-8月份销售近360万元,注册资金与收入不相匹配。
    2、2008年1-8月份企业销售毛利率高达17.8%,当期税负1.41%,行业税负1.51%,税负偏低的原因?
    3、超市存在销售返利,是否申报纳税?
    4、是否存在销售滞后及视同销售等未及时申报纳税的情况?
    5、公司有兼营农付产品销售,核算是否清楚,有无错用税率的情况?
    6、库存是否真实?
    (二)发出纳税评估约谈通知。指出异常涉税指标,要求企业对评估初步确认的问题进行自查或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注明约谈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分局评估小组由组长带队,于2008年12月11日在企业财务核算办公地点与企业法人及企业财务负责人进行了当面约谈。
    (三)科学实施约谈,督促企业自查。
    1、实施约谈原则。为了保证约谈工作能够完整回答上述问题,评估人员进一步确定了约谈的三项原则。
    一是重点原则。即无论约谈回答问题的多少,时间的长短,都不能影响重点问题的解决。评估工作必须坚持围绕约谈计划进行。
    二是层层推进原则。问题的提出、求证、核实要逐步深入,不断设问,确保约谈工作能够回答提出的疑问,能够解决评估疑点的准确与否。
    三是不扩大原则。约谈作为评估工作的一部分,不同于检查,不同于管理,必须要保证自身工作的定位不动摇,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约谈后能下结论的就明确意见,依然存在疑问的就按照规定转交稽查处理或者在以后进一步掌握情报资料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2、实施约谈方法。评估人员根据分析出的疑点,采用迂回战略,加强政策攻心,一方面向被约谈人员宣传国家法律法规,说明一切违法违规手段都没有绝对的隐蔽性,打消其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告知其评估机构以教育提醒为主,促动纳税人自查自纠,可以不予处罚。一旦拒不合作,稽查机构将迅速介入,严查重惩。通过对企业举证的核实,通过交谈过程中的发散思维,进行牵连思考,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评估人员还约谈了企业的仓库保管员,询问其仓库与财务具体对账时间,账实是否相符等情况,要求企业如实彻底的自查,企业针对提出的疑点问题一一进行了说明,在对企业毛利率17.8%,理论税负应该为3.02%,而实际税负才是1.41%相关太大;企业1-8月份销售3594362.51元,而库存就有2936189.19元,和存货周转严重不符;单位有没有福利及如何处理等问题解释不清时,企业主动要求自查补税。
    3、约谈结果。因约谈中企业对约谈提纲中诸多问题解释不清时,企业主动要求自查补税。通过自查:
    (1)职工发放福利3.2万元购物券;
    (2)赠送相关单位及领导购物券3.4万元;
    (3)单位团购购物券150万元。
    企业一直认为购物券到超市购物要经过收银机,根据收银机的数额做收入申报纳税,而上述购物券有112万元是从仓库直接发货,会计申报是根据门市收入确定,一直未与仓库核对,造成企业收入和申报的盲点,现企业自查补申报销售额957264.95元,补税162735.04元,加收滞纳金2359.66元。
    评估处理
    因该企业在约谈结束后立即自查补申报销售额957264.95元,补税162735.04元,加收滞纳金2359.66元。经评估复核,原先分析出的疑点已消除,我们按规定的程序结束了对该户的纳税评估工作。
    案例点评
    B超市评估案例的圆满准确解决,为全县超市行业税负水平及相关涉税指标的测算带来了依据。
    (一)集体约谈,发动自查。该局召开了所有超市负责人参加的集体约谈会,结合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宣传相关税收政策,重点强调打击手段、法律后果,对评估对象作全面发动,发放自查举证文书,促使企业对照上述主要问题自查举证。通过集体约谈会,对能够如实反映自身存在问题并且所反映的问题与税务机关掌握的有关信息相符合、经评估人员确认自查比较认真的企业,可以进入评估处理等后续阶段,不作为重点评估对象。对不能如实反映自身存在问题或所反映的问题与税务机关掌握的有关信息不相符合、经评估人员确认自查不认真的企业,作为重点评估对象。
    2、开展同行互评、确定相关指标。税局收回所有企业自查表和相关举证材料后,结合掌握各超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购、销售环节后,召开了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参加的纳税评行业互评会议,就纳税评估的意义、目的、法律依据等内容向入会人员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将该行业分户收入及纳税等情况公布于众,同时,就业户使用发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申报交纳税款等事项及行业内业户自报情况、测算情况详细解释,使入会业户端正态度、打消顾虑、进行互评,根据互评情况,结合相关规定完成相关指标的确定工作。
    作者:雪域郡主

知 识 库

  • 最新文章排行
  • 热门文章排行

培训教程

  • 超市收取进场费和销售返利费缴哪种税?

    超市收取进场费和销售返利费缴哪种税?

    超市收取进场费和销售返利费缴哪种税? 超市收取进场费和销售返利费缴哪种税?

      问:超市向进场的供货商收取进场费和销售返利费要缴纳哪种税?

      答:超市向供货方收取的部分收入,按以下原则缴纳

      1.超市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无必然联系,且超市向供货方提供一定劳务的收入,例如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不属于平销返利,应按营业税的适用税目、税率缴纳营业税。

  • 库存商品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商品 一部分是返利,库存商品返利的那部分需要录入吗-如何录入-

    库存商品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商品 一部分是返利,库存商品返利的那部分需要录入吗-如何录入-

    库存商品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商品 一部分是返利,库存商品返利的那部分需要录入吗-如何录入- 库存商品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商品 一部分是返利,库存商品返利的那部分需要录入吗?如何录入?[]

    那个不是商品 ,是我们收到供应商的返利 ,还没有摊销的 ,摊销的时候要减库存的
    您可以直接录入再单据的整单折让中。或是进货返利,可以做其他收入单,销售返利就做一般费用单,您自己新增收入和费用类型是返利
    @服务社区李珊:期初的返利那部分要怎么录?
    不然这个和我的库存金额对不上啊
    @艳EBF:返利金额显示的金额增加或是减少,直接将其录入再期初的现金银行账户中。若您返利是实物的话,就将这部分金额输入再库存商品中
    @服务社区李珊:返利金额的话是不是在现金银行帐户中增加一个返利科目
    @艳EBF:您可以新增一个返利账户,或是直接将返利金额填写在现金或银行存款账户中
    @服务社区李珊:这是在现金帐户中新增一个反复帐户吗?
    @艳EBF:是的
    @服务社区李珊:返利是实物的话,就将这部分金额输入再库存商品中,那么这个商品要备注为返利吗?要怎么区分商品与返利商品呢?
    @艳EBF:要区分的当然要添加具体的返利商品信息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获奖记录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用友产品中心 | 用友云基地
Copyright ©  www.kuaiji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天龙瑞德
京ICP备11046295号-1 技术支持 北京天龙瑞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海淀上地十街辉煌国际大厦3号楼6层 总机:010-59798025   售后:4009908488
北京天龙瑞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